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Office of the 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Australia

首页>经贸机构>经贸管理部门

来源: 类型:

中澳关系走向何方——王晰宁公使在澳国家新闻俱乐部发表演讲并答问

来源: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 发布时间:2020/08/28

2020年8月26日,王晰宁公使在澳大利亚国家新闻俱乐部发表演讲并回答澳媒记者提问。演讲全文如下:

  感谢萨布拉·雷恩主席的介绍,感谢澳大利亚国家新闻俱乐部的邀请。我很荣幸来到这里。  按照澳大利亚朋友们的建议,我首先向传统上守护这片土地的原住民,以及过往与今朝的长老们致敬。  我还要特别感谢澳大利亚广播公司Q&A节目的主持人哈米什·麦克唐纳(Hamish MacDonald)。我上次参加他的节目时,他鼓励我更多上电视介绍中国人的观点和视角。今天我比上次轻松了。因为哈米什不是今天的主持人,所以也许在之后的问答环节中我不会被打断。

  女士们,先生们

  作为中国大使馆的代表,我将用中国视角向各位阐述对中澳关系的看法,并与诸位分享中国政府在外交问题上的立场以及我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个人看法。  我认为,中澳关系源远流长且意义重大。  两年前,我们纪念了华人来澳200周年。两年后,我们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澳大利亚联邦建交50周年。  为了解两国目前的关系,让我们将目光集中在21世纪的前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间,中澳两国以惊人的速度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过去二十年,中澳双边贸易额从不到100亿澳元增长到去年的2350亿澳元。  我们成为对彼此极具吸引力的商业和投资市场。已有超过12000家澳大利亚企业在华设立了分支机构。中国在澳投资累计超过400亿美元。  迅速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促使双方于2015年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CHAFTA)。  本世纪初,中国赴澳大利亚的留学生人数还不到15000人。去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229000人。  2002年,赴澳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达到190100人。2019年,这一数字攀升至143万。

  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现在还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国际学生和游客来源地。更有长远意义的是,两国大学合作论文数量以及前1%论文的引用率均名列前茅,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科学研究合作伙伴。  除了上述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之外,我们双方在人文交流领域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双边商业往来节节攀升,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认同,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密切了两国人民的联系。  这为我们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最坚实而持久的基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访问澳大利亚期间双方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这种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是海市蜃楼。这是两国人民数百年来互动与交往的结果,这是我们两国领导人数十年以来建立信任的成果。  但是,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并非易事,需要共同的决心和努力才能使其蓬勃发展。已婚夫妻深知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夫妻之间如果有裂痕会伤害一个家庭,而两国之间的裂痕将会伤害数百万民众。 

 我想提出四个关键词作为基本原则,希望这些原则有助于维持和促进两国的伙伴关系:尊重,友善,公平,远见。

  第一个关键词是尊重。众所周知,中国和澳大利亚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比如历史长短,文化根源,人口规模,经济特征,发展水平,政府组成形式,法律制度类型等等。尽管存在诸多差异,但是彼此尊重将会把双边关系稳固地锚定在差异的湍流中。

  在我看来,国家间彼此尊重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我们应该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我们应该尊重彼此对社会政治制度和发展方式的选择,不要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对方。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法律制度和法治,不要干扰对方的法律程序和法治进程。  中国尊重澳大利亚的主权。由于中国的主权在近代历史上不断受到外部势力的威胁和恐吓而处于危险或混乱的境地,因此中国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将中国遭受的苦难施加给别的国家,将自己遭霸凌的痛苦带给别人。我们中国人非常了解这些行径的卑劣性质。我们鄙视、抵制这种行为,且永远不会如此为之。  中国不干涉澳大利亚的内政。我们也无意改变澳大利亚的政治和社会文化。中国政府一贯要求我们的法人和自然人无论何种目的赴澳,都要遵守澳大利亚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习俗,履行社会责任并为当地社区做出贡献。  当然,尊重是相互的。我认为,相互尊重来自事实和客观分析,以及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社会交往所建立的相互了解,这不应受到政治势力或既得利益的操控。

  第二个关键词是友善。我们可能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分歧,甚至在应当如何表达分歧方面也存有异议。但是,只要我们对彼此心存善意并从善意出处理问题,我们的伙伴关系就不会因分歧而受到破坏。  我们之间的差异可能看似很明显,但是我们在人性层面上的共性远远超过了上层建筑的差异。我们都珍视生活和家庭。我们都珍惜和平与稳定。我们都拥护平等和自由。我们都维护正义和法治。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希望对方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论来生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友善。  当我们这些心存善意的人们面对不同的方法论时,我们不会惊慌失措,因为我们知道人们内心深处拥有同样的核心价值观,而这样一种方法论只能在适宜的条件下运行,只有成功才能持续运用。我们这些心存善意的人们不会仅仅因为他人对世俗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而将他人贴上邪恶的标签,我们也不会拒绝为我们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的新观念和有用的方法。  中国是充满了善意的国度。中国始终希望澳大利亚保持和平与繁荣。对于澳大利亚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增进澳民众福祉方面的国内政策,我们从不提出异议。我们不把澳大利亚看作战略威胁,因为我们之间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也没有任何重大的历史纠葛。我们的记者通常将澳大利亚描绘成一片阳光明媚的乐土和一座朋友的家园,尽管他们有时也不得不对澳方某些评论员的冷嘲热讽予以回击。  没有比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世界这段日子中能够更好地证明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善意。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初期,澳大利亚人民向中国人民施以援手、表达支持。政府部门、商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朋友们帮助中国从澳大利亚和国际供应商那里采购了个人防护装备。

  当大多数外国人离开中国时,(澳大利亚籍的)迈尔斯·韦斯顿机长没有离开他在厦门航空的工作岗位,而是驾驶装满医疗设备的首架货运包机飞往武汉。哈扎·哈丁先生从布里斯班回到广州,与他的中国同事们并肩战斗在广播电台的工作岗位上。他们成为了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英雄。  随后,在澳大利亚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国的外交部门、卫生部门、友好城市政府、个人防护装备供应商以及医疗技术公司都向澳方火速伸出援手。  尽管有零星的报道歪曲了事实且丑化了这些善举,例如诬称中国公司囤积个人防护装备等等,但是我们两国大多数民众还是表现出了善意,面对具有杀伤力的病毒时彼此传递关爱、同情、团结和友谊。

  第三个关键词是公平。这是市场规则,也是贸易规范和社会准则。  没有公平这一条件,中澳贸易的快速增长是不可能实现的。公平、开放、非歧视的政策和监管环境可为市场提供更强劲的可预测性、金融稳定性和法治可靠性,对双边贸易是大有益处的。  我们的政府没有理由拒绝建立这样的良好环境,因为中澳之间高度互补的经济结构为我们的贸易和投资提供了天然动力。

  经过几十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中国已经建立了涵盖所有主要工业门类的强大而具有竞争力的制造能力。作为经合组织成员国,澳大利亚已经完成了几轮经济调整,业务效率和部门盈利能力提升至世界前列。两国经济相互契合,有如榫卯。我们双方可以作为比较优势的经典案例,如果运转良好,将会让亚当·斯密先生在自己的墓地中也会咯咯笑出声来。我们可以并且应当使其发挥最佳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对优质农业、能源、矿产品以及高端服务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中国尽全力改善营商环境。2019年,中国在世界银行关于营商环境的排名中由2017年的第78位和2018年的第46位上升至全球第31位。我希望中国能够尽快追赶上澳大利亚目前全球第18位的排名,同时我也希望澳大利亚能够继续名列前茅,而不是因为诸如安全漏洞、侵犯知识产权和强制技术转让等这些毫无根据且相当程度上由外部引入的说法,造成对外国公司和外来投资的排斥,导致自身排名受拖累而下降。

  第四个词是远见。

  习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讲话中表示,我们完全有理由超越商业伙伴关系,成为具有共同愿景和追求共同目标的战略伙伴。  我们的愿景是中澳双方将在促进地区稳定与繁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今天,亚洲拥有世界60%的人口。其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40%,并且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大洲。就市场、贸易和投资而言,亚太地区是最具活力和强劲势头的经济区域。

  由于中国和澳大利亚位于亚太地区的地理两端,我们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不仅为我们的公司带来收益,为我们的人民创造就业机会,为我们的政府增加收入,而且还会为第三方市场企业带来商机,活跃周边经济活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与融合。  我们高度重视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亚峰会(EAS)等地区机制。为进一步应对全新挑战,我们做好了准备,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进程。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与该地区邻国携手前行。  我们注意到,《联合国宪章》中所阐述的国际关系原则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维护和倡导多边主义、自由贸易、法治和全球治理的国际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当使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还有世界贸易组织(WTO)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们对全球化始终充满信心,尽管单边主义和狭隘主义现象层出不穷,但全球化仍是大势所趋且不可逆转。随着科学技术、通信与交通等领域在本世纪实现更多突破,全球化将会加速发展。  惠特拉姆总理对中国的访问充满远见,霍克总理对亚太经合组织的推动充满远见,霍华德总理为增进对中国了解的努力充满远见。这些都让我们记忆犹新。远见将指引国家、引领世界、惠及人民。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想就中国人如何看待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谈谈我的看法。

  现如今,我们中国人仍将中国视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球排名第二。从20世纪初那个风雨飘摇的中国走到今天,这是前几代人努力实现的惊人成就。但要知道,中国在19世纪初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我们的国家渴望并应当实现振兴。

  根据我国的规划,今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但国家振兴之路上也有泥泞与坎坷。中国不会走发达国家的老路,我们要开创一条新的道路——这其中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今天,中国仅用世界7%的耕地, 6%的淡水和12%的矿产资源,支撑着世界上19%的人口,16%的全球GDP,12%的全球贸易,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28%。

  中国的人口密度是澳大利亚的45倍,美国的4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大约是澳大利亚的10倍,贸易额是澳的9倍,但是澳大利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是中国的6倍,个人财富是中国的9倍。

  由于先天条件、人口状况以及经济状况的差异,中国无法走澳大利亚或美国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没有边际的物质主义是不可持续的,不受束缚的消费主义也并非合情合理。我们需要寻求一条道路:与同胞分享优质生活,与其他经济体分享增长机会,与其他物种共享大自然母亲的馈赠。

  据我所知,共享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制度指导并实现财富和机会共享,同时根据不同社会成员的个人贡献来给予相应报酬。而现代资本主义能够延续至今,也是因为逐渐融入了养老金、义务教育和医疗福利等社会主义要素的结果。  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共同繁荣,要消除贫困,提高生产力,优化分配,改善民生。  为此,中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深化改革开放,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执政体系和能力,在党内实行严格的纪律。  中国中央政府目前正在制定《第十四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该计划将涵盖2021年至2025年。  该计划将注重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取决于创新的工业化,可持续的城市化以及绿色和包容性发展。  我们将在研发领域投入更多资金,以促进诸如数字制造、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航空航天、超导等高价值领域的发展,推进低碳循环经济,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目前有4亿,预计在未来5年,这一群体还将增加4到5亿人。  每当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中国都会焕然一新。回望2015年,我难以想象今天的中国会是何样。到2025年,我恐怕也会惊讶于自己今天的想象力多么匮乏。

  如前所述,中国将与其他国家分享增长机会。中国外交政策基于构建人类共同体这一理念。

  中国将进一步开放经济,通过较低的关税,较短的负面清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更加透明的法律法规来欢迎外资。根据商务部近期一项调查显示,在华外资企业中有99.1%的企业表示将继续在华经营和投资。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将继续在海外市场进行投资,预计每年的投资额将达到1200至1500亿美元。  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参与维和行动,打击海盗和恐怖主义,解决地区冲突,为全球粮食、健康、能源、网络和外层空间安全做出贡献。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认真履行了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的责任,向该组织捐款5000万美元,承诺提供20亿美元的国际援助,且承诺中国的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  中国认真履行在国际机构和组织中的义务。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500多个多边条约。中国全面忠实地执行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各项国际法律文件。

  五千多年的沧桑巨变,中国经历过荣耀的高光时刻也有过沮丧的悲怆瞬间,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儒家思想关于人与世界的本质观点。这与霍布斯主义者的观点截然不同,后者的观点现如今正主导着某些地区和某些政治人物。  我们对以包容为基础的和谐,以多样性为基础的团结,以承诺为基础的公正,以互助为基础的平等充满信心。我们也深知,以邻为壑是行不通的,共同繁荣才会持久,垄断或霸权主义无法征服他人,友善与正义终将大势所趋。

  本世纪的二十年,世界正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挑战,这其中包括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经济压力、社会变革以及因党派利益蓄意制造的分裂与对抗。在未来二十年中,我们将为下一代营造怎样的世界,取决于我们如何携手努力,减少上述挑战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力求从机遇中获得更大成就。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和澳大利亚肩负着特殊使命。  “盯着太阳就不会被阴影困扰”。这是六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堪培拉演讲时引用过的一句澳大利亚谚语。  1963年,来自悉尼大学的威尔伯·克里斯蒂安森(Wilbur Christiansen)教授来到中国,帮助我们的国家天文台建造了第一台直径9米的射电望远镜。这也是贵州省“天眼”的先驱。这个拥有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克里斯蒂安森教授看到了“铁幕”另一侧的阳光。  今年3月,马云先生向墨尔本的多尔蒂感染与免疫研究所捐赠了215万澳元以加速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阿里巴巴的创始人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阳光将穿破意识形态妄想症的乌云。我们相信,历史的强风终将驱散这些密布的乌云。  我们不应让冷漠的心灵与黑暗的思想遮蔽两国的伙伴关系,我们不应让狭隘的利益和短浅的看法误导两国的交往,我们不应让过时的观念和有预谋的歪曲影响对彼此和世界的认知,我们不应让空洞的口号和蓄意的标签化框定双边关系的内涵。我们不应让年轻一代陷入对立,不应剥夺他们获得进步思想、融入包容社会的机会。

  我们应当让中澳两国的伙伴关系造福两国人民,惠及青年人和全世界。  谢谢大家。